据外媒7月28日报道,微软将大幅裁员1.8名员工的消息最近可谓是传得沸沸扬扬。但是事实上,受本次裁员影响的员工远远不止这个数目。那些没有被微软正式雇用的“影子员工”,比如独立销售商、合同工等同样面临着被大量“解雇”的风险。
微软有着大量的独立销售商和合同工,据估计约有7万名左右。把这部分员工算上,微软目前将约有多达13万名直接员工。这些“影子员工”其实类似于临时工,不过是由其他机构雇用给微软工作,而非由微软直接雇用。尽管这些员工没有正规的微软员工身份,但是在大部分情况下,他们却要直接涉入微软的日常工作。
微软目前还没有公布对这批数目庞大的临时工的裁员方案,但是在致员工的电子邮件中却已经表明微软将对临时工的雇用体制进行彻底变革。这一变革也体现出微软现任CEO赛特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较前任在改变微软企业文化方面更加坚定的决心。
不合理的员工体制
长期以来,微软员工分为三种类别。第一种是专职正式员工,这些员工直接为微软工作,“级别”最高。他们不仅享受微软的高额薪资、公司股票,还享有非常丰厚的津贴体制。独立销售商和合同工也可能在微软大楼上班,但是雇佣关系却属于微软以外的机构,因此尽管很多时候他们所做的工作与正式员工相似,但是待遇、职位调动等方面却大相径庭。而由于临时员工与各自雇佣机构有不同的劳工协议,因此临时员工之间的情况也不尽相同。
在这样的员工体制下,微软的独立销售商和合同工仅有一点主要区别,即合同工可以连续工作一年,但是随后必须强制休息100天,而独立销售商的工作时长则没有限制,某些项目甚至可以连续做数年之久。
可以说,这样的员工体系尽管复杂、古怪,但是也给了微软在雇佣员工方面更大的灵活性。不过,这种三级式的员工分类也造成了不少弊端。
新政策的改变
微软泄露出的一份最新备忘录谈及新的员工体制有哪些改变。最明显的一点改变是,如今包括独立销售商在内的所有临时员工,在工作一段时间后都必须接受一个长期的工作休假。
微软的电子邮件显示,微软采用新的员工政策将更好地保护微软的知识产权和机密信息。该政策的改变将影响微软在美国地区多种性质的外部员工,包括通过其他机构聘用的临时员工、销售商和企业客户等。新政策将限制这些员工进入微软办公区以及使用微软公司网络的期限为18个月。期限满后,必须休息6个月后方有机会再次使用。当然,对于本来就没有进入微软办公区或是微软公司网络权限的临时员工而言,本限制没有任何效用。该政策已从2014年7月1日起生效。
不过笔者认为,微软声称新政策是出于保护知识产权这一说法并不可靠。笔者曾是微软的销售商之一,曾对微软的知识产权有获取权,比如当时尚未发布的Windows 8操作系统。如果想要侵犯微软的知识产权,像笔者这样的外部员工大可以在合作之初就已侵犯。当然,微软出台新政策“亡羊补牢”也无可厚非。
新政策出台前,微软的临时员工其实非常没有保障。微软可以以极低的成本在没有通知的情况下随意解雇临时员工。事实上,大量临时员工的合同上并没有规定任何聘用时限。而且,如果在聘用期间微软不提供工作项目,临时员工将没有任何薪水。当然,临时员工也可以在没有通知且不用交纳违约金的情况下随时离职。这就导致微软即使大规模终止与临时员工的合同关系,也不会有任何影响或报道,而即使裁剪少部分正式员工,也会成为新闻焦点。
体制改革“长痛不如短痛”
纳德拉本次对员工体制的改革可以说绝非小打小闹,而是对公司文化的整体改变,也对日后微软临时员工的聘用机制迈出了一大步。笔者认为,从长远来看,这一改变是有意义的。对于微软而言,新的员工体制除了可以真实反映出其所需员工的真实数量,还可以为其免除一些法律上的责任。因为如果有签署长期合同的临时员工与正式员工做着相同的工作,却因薪资差别控告微软待遇不公,微软将面临法律上的纷争。
此外,新政策还会大幅缩减所谓的影子员工的数量,但同时为这些原临时员工转为正式员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微软可能会直接聘用一些关键项目中有长期合作关系的临时员工。但不管怎么说,新政策应当至少能基本消除令微软广受诟病的“三级”员工体制,而建立起新的“两级”员工体制。毕竟在旧的政策下,几乎所有的临时员工都对待遇上的巨大差别颇有微词。
眼下看来,微软的新政策似乎成本高昂。但是精明如纳德拉,不太可能将临时员工中的佼佼者始终拒之门外。相反,微软会不动声色地将这部分临时员工转为正式员工。尽管微软可能会因此付出一大笔薪资费用,但是经历了短暂的转型阵痛后,我们势必会看到一个更加有凝聚力、更加精简灵活的微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