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头职场 ABOUT LEBOWIN
News

南京猎头 公司裁员 谁获利了?

伯才猎头 猎头职场 2014年10月17日
在中国,跨国公司长期以来一直是高待遇和“饭碗”稳定的象征。即便跨国公司不得不在全球裁员,也几乎不会涉及其在中国的分支机构。然而,受企业不景气、人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这一切正在改变。
值得注意的一个新动向是,在去年以来全球新一波裁员潮中,跨国公司的中国区并未能像以往一样“免疫”。换而言之,一向在中国很少裁员的外企,今年也开始大规模裁员。
摩托罗拉、诺基亚、夏普、西门子、索尼、AMD、比亚迪、yahoo、苹果…… ……这些耳熟能详的企业,都接踵而至的登上了新闻的头条,不难发现,所有的报道中,都反复的提及一个字眼——裁员。
金融危机过后,裁员早就不再是什么新鲜事,但目前,如此范围广、规模大的裁员,让笔者开始怀疑,裁员,到底是企业发展所需,还是跟风所致。
点击查看源网页
近期闹的沸沸扬扬的裁员风波,被提及最多的名字就是摩托罗拉。自从被Google收购以来,Moto的变革就没有消停过,近期的几次裁员,更是将这位几乎消逝的昔日手机巨头重新拉回了人们的视线,不过,展现在公众面前的,不再是风靡畅销的手机,而是裁员引发的一场场闹剧。
从北京,到南京,从员工拉起的抗议条幅,到高管亲自与员工协调沟通。Moto的裁员行动,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摩托罗拉裁员风波仍在发酵,南京研发中心大多员工不愿签字,对补偿方案的不满,使谈判陷入僵局。
一名未被裁员波及的摩托罗拉员工称,目前被裁员工在补偿方面未能和公司达成一致,目前赔偿有两个问题:公积金缴纳未达到公司合同规定年限,导致部分无效,这没有得到赔偿;很多员工的未休年假没有被补偿。更让他们气愤的是,孕妇、哺乳期的同事也收到了通知。有说法称,此次仅在北京摩托罗拉移动就开掉了468人。
从今年5月,谷歌正式完成对摩托罗拉移动的收购。这可以说是谷歌在与微软、苹果的专利大战中的主动出击,摩托罗拉移动拥有1.7万件专利和约7500件尚在申请的专利。“瘦身”被视为“再造”摩托罗拉移动所采取的第一个重要举措。此次“瘦身”也带来了直接效益,消息一出,谷歌股价当即上涨3%.与此同时,谷歌改造摩托罗拉是希望借有效控制硬件平台,打造旗舰产品,调整Android手机质量参差不齐的局面,加强用户体验。
看到这里,读者或许可以理解为,此次裁员,是由于Moto战略转型的需要,企业获利了,受害者是公司员工。事实上,是这样吗?
当然,在善后问题上,Moto值得称道的地方还有,南摩召开了一场“遣散员工”招聘会,HR主动邀请了同类型企业、猎头公司前来。除了吸引华为、中兴、阿尔卡特等诸多通信企业外,一些知名猎头公司也纷至沓来,网易公关总经理刘有才在微博上抛出橄榄枝,称网易杭州将对南摩的被裁员工提供专项招聘。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随后也发微博称:“如果大家不愿意离开南京,我们可以在南京开个研发中心。”并留下了邮箱地址。周鸿祎此举引起了南摩员工的强烈兴趣,当然也有人质疑其初衷。周鸿祎对外表示,到南京开研发中心的想法由来已久。
裁员风波尚未平息,这些已离职或即将离职的人才成了竞争对手眼中的香饽饽。有员工告诉记者,联想集团的HR上周已递出橄榄枝,而且听说联想口气很大,有的部门甚至有意全盘接过。而互联网B2C网站Light In The Box董事长兼CEO郭去疾也公开表示,欢迎摩托罗拉中国优秀的软件工程师、产品经理考虑加盟。
笔者也注意到,一些招聘网站上开始出现大量招聘信息,很多都是耳熟能详的知名通信公司,如小米、大唐移动、法国电信等等,其中联想集团提供了大量的职位。
据报道,此前摩托罗拉统一的补偿是“N+2”倍的平均月工资(N是工作年限),未到期的期权则全部折现。如果24小时内不签,公司将单方面解约。
该方案一出,受到北京、南京两地员工的集体抵制,摩托罗拉移动于8月20日“让步”,修改方案为:N+2倍平均工资;住房公积金补贴;年假3倍折现;限制性股票(RSU)未归权部分全部加速归权;南京员工业绩达标发放MIP奖金;上海和天津员工另有补充企业年金。
一位接近摩托罗拉移动成都的知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有员工的遣散费高达10多万元,这确保成都分公司的裁员相对其他地区显得风平浪静。
从这里,大家也许不难看出,Moto裁员,看上去,员工再就业并不是什么问题。员工在得到补偿金的同时,也许会有更好的发展机会。到这里,你是不是又想说,企业和员工实现双赢呢?
一个月前,诺基亚同样宣布了公司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裁员——1万人,中国区是重灾区,不少部门裁员比例甚至达到三分之一,但却几乎在悄无声息中完成。同样是大公司裁员,诺基亚显得那么平静,摩托罗拉却遭遇如此风波。
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Moto曾是十佳雇主企业,讲究尊重个人。但在此次裁员中,摩托罗拉公司表现出的‘不与协商’态度,让我们感觉公司企业文化中‘尊重不渝’的精神严重缺失。“
Moto曾是昔日霸主,在这个异军突起的年代,Moto的发展显得疲软无力。对于这种状况,Moto并没有有效地做出改变,针对裁员计划,并没有给员工长时间的缓冲和考虑过程,摩托罗拉从通知被裁到要求签署离职协议,考虑时间原则上为24小时,解约条款是不可能更改的,若24小时内仍未在协议上签字,公司将单方面解约。相比诺基亚的创业扶持,Moto的做法显然不够人性化。也以至于尽管Moto组织的“遣散员工”招聘会,却被人称为为妻相亲的笑谈。
看到这些,读者是不是认为,企业名利双失呢?
一般来说,企业的裁员可分为主动裁员和被动裁员两种情形。主动裁员大多发生在企业的主动战略求变,如削去非主营业务,IBM、西门子都曾这样做过;惠普与康柏这两家以强强联合为目的公司合并,面临着大量人员和机构的重叠,裁员也就成为其必然的选择。被动裁员则大多发生在企业经营不善或者品牌发展遇阻之时,这种裁员多半会引起品牌被看衰的负面作用。
从Moto的裁员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在裁员后的做法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利益,如何做到双赢,才是考验高管的难题。企业裁员一定要警惕和避免口碑负效应。口碑营销并非仅限于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在企业与员工之间同样会存在口碑营销。企业与员工的裁员风波一旦被放大传播,就会让企业的品牌形象在公众心目中大打折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产品销售和品牌发展。
在这里,笔者也希望,Moto的裁员纠纷,能够早日完美谢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