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猛刮学生创业风
在10年前,你若问一个韩国大学生毕业后准备去哪工作,回答十有八九是渴望进入一家看上去不错的大公司。而如今你再问这个问题,答案却变为两个字”创业”。据一项来自日本的调查显示,71%的韩国青年希望自己创业,这个数字排在全球第一位。
究竟是什么使韩国人的观念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韩国政府在支持中小企业创业方面又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呢?
在11月15日召开的2001中韩大学生创业论坛上,记者采访了韩国中小企业厅创业支援课课长全炳钰。
全炳钰告诉记者,目前韩国的创业正以每年一倍的速度迅猛成长,至今已有11000个创业业体。他们不仅深入到IT、BT、NT、ET等尖端领域,还活跃在传统制造业和农业等多种领域。对韩国政府来说,大学生是创业创新的生力军,他们造就着韩国21世纪知识经济强国的梦想。如今在韩国全国230多个大学,有500多个创业团体,共有会员2500多人。
是什么使得创业在韩国遍地开花呢?
全炳钰说,韩国的真正觉醒是从亚洲金融危机后开始的。在工业经济时代,企业管理者和金融家们更多地追求规模经济,追求巨额投资,追求成为超大型企业集团。从20世纪60年代初到80年代韩国经济的腾飞,就是以大企业集团的迅猛发展为主要标志的。大宇、现代等企业就是例证。但是,这种对”规模效益”的过度追求,造成了大企业的市场地位过度强化,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韩国经济中的这种不良后果开始慢慢显露出来。在当时的韩国,新生的较为弱小的企业很难进入寡头控制的市场。这不仅导致了经济结构单一化,也使韩国人的创业意识大为衰退。
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加强了韩国决策层的紧迫感。为了克服产业结构对经济成长的限制,韩国政府将注意力集中到提高中小企业,特别是技术集约型的风险企业的活力上面。就在这一年,韩国政府在金融危机的混乱和衰退气氛中,制定了《创业企业培育特殊措施法》,体现了变革的决心,从此创新创业四个字深入韩国人的心中。
那么韩国政府是如何鼓励和扶持中小企业和大学生创业的呢?全炳钰告诉记者,韩国为把中小创业企业培育成为韩国知识经济的中心,正积极推进诸如扩大创业基础,扩大创业投资资金来源等多种支持项目。现在风靡韩国的这股大学生创业热风,就是在韩国政府一手大力推动下形成的。在政府的各种鼓励措施中,效果最直接的就是成立以大学为中心的”创业支援中心”。据统计,到去年底,韩国大学里共有创业支援中心215个,大学生会员达到11908名。其中仅韩国的中小企业厅去年就设立了23个创业支援中心,共投入资金10亿韩元,支援了400多家大学生企业。他们计划今年再增加40个中心。
全炳钰介绍说,中心提供租金很低甚至免费的办公室,以及办公桌椅、电脑、上网线路等各种条件。中心还帮助大学生联系各专业的指导教授,协助进行可行性调查和分析,向经验不足的大学生提供法律、税务、谈判等咨询服务,还帮助大学生进行筹资。
对大学生要求进入创业中心的申请,韩国政府和学校要进行严格筛选。寻求创业的大学生需要提供详细的创业计划书,然后根据创业的方向,对其创业项目的技术性、实验性,由大学教授和创业投资专业委员会组成的评价团来评价决定。
为使大学生的优秀创业想法和项目变成真正企业运作的公司,韩国政府提供了与商业企业同样的金融和政策支持,甚至大学生创业企业在贷款方面要比商业企业还要优惠。同时韩国政府还积极鼓励各种资本对高科技新创企业进行投资,个人对创新项目进行投资时,政府会给予30%的返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