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头职场 ABOUT LEBOWIN
News

世纪清华:清华学子理性创业

中华英才网 猎头职场 2011年08月01日
一间不足二十平方米的屋子,沿着两边的墙壁分隔成若干个当今中国最常见的开放式的工作间,电脑是每个台面上必不可少的一件物品。几个戴着眼镜的年轻人正在紧张而又专注地忙碌着……

这里就是曾被《纽约时报》誉为具有硅谷精神的清华学生创业公司,也是一些清华学子实现梦想、证明自身价值的舞台。

“创业更富有挑战性,更能把握自己的命运。”陈耀刚,这名正就读于中国总理亲任院长的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名片上另一个头衔是北京东方博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副总裁。一提起创业,他显得特别的兴奋。

他说,创业和学业在时间的分配上有一定冲突,但可以通过提高工作与学习的效率、挖掘人的潜能来弥补。选择的创业方向基本上和学业研究方向是一致的。创业与学业这种相辅相成、互补地结合,让他找到了一种归宿感。

慧点科技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姜晓丹清华硕士毕业时,拒绝了年薪五十万港币的香港公司。他介绍说,距离毕业还有八个月的时候,他就注册了自己的创业公司,创业两年多来,公司由最初的十个人已发展到目前九十人的规模,每年经济效益增长速度都在五倍以上。

郑飞(王旁加番)、宾月景和陈炜组成的创业团队,是从清华大学第三届创业大赛中脱颖而出的,按他们自己的说法,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当初,宾月景把办好的所有出国手续搁置一边,加入到团队的创业之中。他认为,清华学生的出国机会很多,而拥有这么好的团队、这么好的方向来创业的机会,是不能轻易失去的。

郑飞(王旁加番)与陈炜是这个团队中的两名女性,她们说当初选择创业而放弃一般意义上的惬意生活,并非想到要证明“巾帼不让须眉”,而是认准了创业方向的长远发展是自己追求与奋斗的目标。

有资料显示,大学生创业在发达国家早已有之,且占相当比例。中国则刚刚起步,还不到百分之一。清华热能系的大二学生王扬平和陈勇说,学业是第一位的,创业是第二位的。清华园内想创业的同学很多,但不会有多少人愿意盲目地尝试。

据称,中国大学生创业发轫地清华,校方有允许学生休学创业的政策,还在清华科技园内建立创业园,为创业学子提供创业的服务平台。但清华大学目前两万多在校学子当中,真正休学创业的不到二十人,毕业前后创业的也仅在百分之一左右。

清华创业园的吴大勇五年前毕业于清华。他深有感触地说,清华学子选择创业都经过了一番慎思和权衡,并非是心血来潮的一时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