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头职场 ABOUT LEBOWIN
News

韦尔奇:对员工“严酷之爱”

21世纪经济报道 猎头职场 2011年08月01日
  杰克·韦尔奇,刚刚卸任的通用电气主席,这些日子正在四处宣讲他的名为“严酷之爱”的管理实践,同时就互联网的未来、世界经济的走向以及其他热门话题发表意见。

  韦尔奇传递的信息核心在于残酷竞争,这可不是气急败坏式的随意宣泄,实际上,竞争正随着世界日益变成一个大工场而变得越来越残酷。

  “美国商界对其员工施放了太多虚伪的善意,”韦尔奇在11月初接受一个采访的时候指出,“经理们不肯作出诚实中肯的评价,害怕激发不愉快的气氛或不得不炒谁的鱿鱼。”

  于是,平淡乏味的评价报告收入企业档案,长年累月堆积下来,一直呆到这名员工年满50岁或更老的时候。“然后突然出现了经济衰退,这名可怜的员工就被炒了鱿鱼,原因只是他/她已经在这个公司做了这么多年,现在被看作朽木一块。”韦尔奇说。

  “但这是错误的做法,”他说。“在20世纪50年代,员工们肩上的负担更重,比如二次按揭、大学开销,享有的灵活行却更少。他们也更不容易找到工作。经理本来应该在他们迈向30岁的时候跟他们好好谈谈,告诉他们,你并不适合在这里工作,你在别的地方可能会做得更开心。”

  这也是通用电气对其非工会成员的员工所做的事情,这批员工约有8.5万人之多,而全公司在世界各地的员工总数约为31.3万人。在韦尔奇时代,公司实行一个“20-70-10体系”,头20%的顶级经理和员工得到最大加薪幅度和股票期权份额,中间70%同样得到具有鼓励作用的加薪幅度和股票期权份额,但是排在最后面的10%既没有加薪,也没有股票期权份额,只有告诉他们怎样才能做得更好的训话,以及劝喻他们不如离开的建议。

  这可不是一年计划,而是一个每年进行的评价,不断鞭策落在最后面的员工。

  韦尔奇承认通用电气的体系非常苛刻,因此必须定期发布,务求做到与其他改革同步。

  条件非常重要。其他公司的经理曾经在引入韦尔奇式的改革的时候急于求成,结果大大挫伤了士气,生意也受到影响。

  最近被炒掉的福特首席执行官雅格·纳塞尔就是一个例子,他打算从根本上改革一个传统企业体系,却不幸铩羽而归。

  另方面,韦尔奇的通用电气也不是惟一一家实行“不进则退”政策的公司。微软要求员工每年达到更高目标,否则没有资格得到股票期权;一旦他们达到某一点,以后再也不能提高,公司就会建议他们离开。

  随着通用电气这样的跨国公司开始雇佣海外员工,新的竞争也同时引发。今天,通用电气的年收入为1300亿美元,拥有14.5万名非美国国籍的员工,占员工总数的46%。韦尔奇尤其为印度感到振奋,在自传里写道:“通用电气(在印度)找到了非常出色的科学、工程和行政人才,而这些人现在几乎覆盖了通用电气的所有领域。”

  这是不是意味着美国的管理和技术员工现在要跟平均工资只有美国同行1/4的印度经理和工程师们展开新的竞争?不错,韦尔奇说,“欢迎来到全球化的世界。”

  不过,韦尔奇同样看到美国人将得到更多的机会。相对贫穷的国家缺少基础设施和资本,而美国公司和年轻的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士则得到“我们的资本市场以及我们的鼓励尝试新鲜事物的体系”支持,“如今在我们的商学院里学习的学生们将拥有整个世界。他们将成为通用电气和其他公司的了不起的员工。”

  这个机智、活跃的韦尔奇在1960年加入通用电气之前获得伊利诺斯大学化工博士学位,以率领通用电气创造20年连续增长纪录而著称。在他主政期间,该公司股价从相当于94美分上升到突破40美元。

  受到目前经济下滑拖累,通用电气的股价已经从高位滑落30%,但是,11月19日就满66岁的韦尔奇相信公司可以重整旗鼓,他并且对中国将在未来世界经济发挥的重要作用深感敬畏。

  “你若要把你的商业大计画成一个饼状图,请留出一半空白,因为那一半将由中国公司填补。”韦尔奇说。

  至于如何参加中国国内的争夺,他的建议是“让中国公司成为你的合作伙伴,不仅在中国项目是这样,更要使它们成为你的跨国公司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韦尔奇记得自己曾经设想在中国建设一家灯泡厂会是一个很好的投资。但他最后还是退却了。韦尔奇说:“我发现,中国几乎每一个市长都要上马一个灯泡厂。今天,中国已经有了超过2000家灯泡厂。”

  韦尔奇的一些观点可能已经过时了。他对政府很不耐烦。今年,在韦尔奇作为通用电气领导人的任期结束之前,他曾经尝试收购汉尼威尔公司,却被欧盟的反垄断委员会拒绝了。在他的书中,他公开指责该委员会在评估兼并提案的时候兼任“法官和公诉人”。

  韦尔奇退休可能是因为他的时代已经结束。另方面,假如他继续领导通用电气,他也有可能适应时代的变化。11月初,他对学生们说:“我母亲过去常常说,‘事情本来就是这样。面对现实吧,杰克。’”

  “面对现实”,听上去这不大像是一个具有深刻意义的针对管理方面的忠告,但对商界而言,却不失为一个好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