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创新人文管理--在春天与夏天要念着冬天的问题
深圳华为集团总裁任正非在华为科级以上干部大会上所做的《2001十大管理工作要点》讲话内容,被加题《华为的冬天》在各大企业管理者中间广泛传播。许多企业的领军人物,如创维的黄宏生、联想的杨元庆以及东软的刘积仁在读到此文后纷纷认为“这篇文章说出了所有干企业的人的感受”。本文中指出,繁荣的背后是萧条。我们在春天与夏天要念着冬天的问题。居安思危,不是危言耸听。从管理学的角度看,这是人文管理创新的经典案例。
在华为的繁荣时期,总裁任正非大谈危机和失败,创造性地运用了人文管理的精髓。
科学技术的飞速前进与现代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使物质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弱化,而非物质因素特别是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高素质劳动力的作用日益突出,人力资本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和决定性因素。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使企业间竞争日趋激化,不仅体现在参与竞争的企业越来越深。这种竞争程度上的变化既反映在多样化经营(即外延上),又反映在企业运作中的高技术、高效率(即内涵上)。在这一背景下,企业竞争将在理念竞争、管理竞争、创新竞争等各个层面全方位展开。针对这种全方位的竞争环境,企业管理特别是像华为这样的高科技企业的管理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显得尤为重要。结合华为案例,本人认为,创新型的“人文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适应性 随着企业竞争的加剧,市场变化越来越频繁,影响企业的竞争力的要素也从成本、质量扩展到交货期,即基于时间的竞争和敏捷性,即以最快的速度响应市场需求的能力上。正是由于竞争环境的严峻,华为总裁任正非居安思危,坦然指出企业面临的危机,繁荣的背后是萧条,呼唤员工同自己一道共同准备迎接“冬天”。这与摩托罗拉在1986年通信市场快速增长,企业经营蒸蒸日上之时指出的“迎接挑战”计划不谋而合。有眼光的企业家都具有忧患意识,他们深深的懂得:“今天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明天的生存”,变化是常态,只有适应这种变化才能生存,并将这种观念灌输到每一位员工的头脑中。
融合性 融合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包容性。华为技术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近一半,市场营销人员占三分之一,这些岗位对人的智慧的依赖大于对物质的依赖,因此自由、宽松、灵活的氛围更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开发。尊重知识、张扬个性与创新精神相结合,为华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对人的尊重首先要体现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人需求,使其才能、智慧得以充分释放出来,因此,要提倡和保护具有个人冲动的“灵感”和独创性。二是团队精神。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拿不走、拆不开的,这就需要集体奋斗、团结合作。华为总裁重视与员工的交流与沟通,注重人文关怀以增强亲和力和凝聚力。合作大于竞争,共享胜过独占,有了包容性和团队精神,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知识性 崇尚科学、尊重知识是对现代企业的基本要求,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爆炸的新时代,知识的更新对个人、对企业都是至关重要的。创新的起点在于学习,知识的积累和应变能力的提高均来源于学习。因此,企业应成为学习型的组织,并运用所学知识,实现企业的变革,使企业得到永续发展。
人文管理 其核心是旨在塑造协调人际关系,从而创造出极大的群体合力。它强调集体整合的放大功能,强调各种管理手段之间的相互协调、相互兼容,以便使管理对象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优化效应。上下一心,精诚团结,形成高度一致的企业意识。
(<font color=#CC0000>编者注 沈小静:企业管理专家、教授,曾任摩托罗拉(中国)管理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