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头职场 ABOUT LEBOWIN
News

中国已有1838种职业

新华网广州 猎头职场 2011年08月01日
    中国有句老话叫“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过,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中国职业兴替的周期正在不断加速。据统计,中国目前已经有了1838种职业,其中不少是新兴的职业,并且还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的何薇薇日前租下了广州市闹市区的一间七八平方米的铺面,在并不起眼的门前挂上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招牌——“色彩工作室”。她所从事的是一种叫“色彩搭配师”的新兴职业,就是专门为客人设计服饰的颜色搭配。 

    “色彩工作室”里除了一些装饰店铺的各种形状、颜色的布料外,就是几本用电脑制作的色彩搭配效果图。刚开业不到一个月,已有30多个客人来这里“消费”。何薇薇对这个成绩十分满意,“大多数客人好奇而来,又满意而归。在这个崭新的领域里,我相信能获得独特的发展空间。” 

    然而,同样是扮靓人们的行业——缝纫业,其经营者却感到前途灰暗。已近古稀之年的王富江老先生做了一辈子裁缝活儿,可眼看着顾客越来越少,他不禁抱怨道:“服装厂把我们的生意都抢了,他们生产的服装款式新、做得又快、价格还便宜。现在店里接的都是缝缝补补的简单活儿,哪里赚得了钱喔!”今年春节后,王老伯已将自己裁缝店当街的一面改做了水果档口。 

    在像王老汉一样的叹息声中,中国相当多的传统职业随着时代的变迁正在或已经消失。中国昔日的“粮油票证管理员”、“物资供应员”,如今已不见踪影。而许多新鲜的名头开始越来越多地写进中国人的名片——网管(网络管理员)、斑竹(网络版面管理员)、精算师、留学顾问、插花师等等。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谢康教授认为,职业兴替的快慢与社会发展的速度息息相关,职业兴替变快折射出社会飞速的变迁。中国目前城镇居民消费已跨入小康门槛,吃穿不愁,对需求的层面自然有了更高的要求,各行各业提供的更为细化的专业服务也就应运而生。 

    统计数字显示,2002年,中国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000元以上,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约2500元。城乡居民储蓄余额也从1998年的5.5万亿元猛增至2002年的8.7万亿元,如果加上居民手中持有的现金、国债等,民间金融资本存量已超过11万亿元。 

    花上万元拥有一台大砖头似的手机一度是财富地位的象征,可这些年,不少中国人一年内更换几部手机已不是新鲜事了。当空调、电脑、手机等“新三样”悄然取代冰箱、彩电、洗衣机“老三样”时,这种变化也在迅速地催生着新兴职业的产生,加速着社会分工的细化。 

    张锐是一家网站的专职短信写手,去年大学毕业后便干起了这份“生产快乐”的行当,月收入五六千元。“在我们这个行当,可细分为文字写手、图片写手、铃声写手,随着短信的发展还可能有新门类的出现。我相信,这个‘另类职业’的未来必将星光灿烂。”张锐信心十足地说。 

    社会变迁同样赋予了传统职业新的时代要求,也促进了中国人就业能力的进步。28岁的李有刚与朋友合伙开了一家汽车修理店,生意红火。“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拥有私家车,我们这一行可有得赚喽!” 

    可三年前当他从父亲手中接过一个自行车修理铺时,面对的却是惨淡经营。眼看着城市里的自行车、摩托车一天天减少,他决定自费到职业技术学校学习汽车修理技术。广东省统计局的统计显示,仅东莞、深圳和顺德三城市每百户家庭汽车拥有量已分别达到20辆、14辆和13辆。 

    我国政府正在加紧规范管理新兴职业。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对包括新兴行业在内的众多职业实行就业准入和资格认证制度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去年底,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了第4批国家职业标准,包括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计算机程序设计员、多媒体作品制作员、企业培训师、项目管理师等共计11个新兴职业被纳入规范管理。同时国家还对这些职业的活动范围、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知识水平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到目前为止,中国已颁布职业标准113个,国家职业标准的制定对众多新兴职业将起到很好的规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