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书斋到商海??一位市场总监的职业蜕变
迟暮最初一心想做学问。本科、研究生读的都是汉语言专业,就业方向也是高校,实现理想之路似乎已经铺就。但因为高校的某些黑幕和官僚,还没有正式开始工作迟暮就被迫选择离开。那时,迟暮意识到,自己已经没法走治学之路了。在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理想突然破灭。迟暮需要解决最基本的生存问题,开始走下商海。迟暮进入职场至今,历经三份工作,可以说从最初的一介儒生成长为今天的成熟市场总监,是一个彻底的蜕变过程。
从一无所知到销售高手
迟暮最初遇到的问题是在书斋里尘封许久后对社会的认知。第一份工作纯粹是为了解决生存问题,根本多想什么,更根本不懂什么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在那家公司迟暮做的是行政管理,没有什么专业对口之说。从周一到周五,可做的事情很少,经常闲着,于是把文件夹拆下来,整理一遍放回去,过一段时间再拆下来整理一遍。尽管日子还悠闲,但无所事事的感觉让迟暮无法接受。六个月后选择了离职。
迟暮仍然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但有了一个心得,就是要在社会上混,一定要有专门的技能。自己缺的就是这个。于是他决定参加律师资格这个对专业限制不严的考试,希望能够实现鲤鱼跳龙门。这时他需要一个单位暂时栖身,通过朋友介绍, 他进入一家IT媒体的上海分公司做企划。那时的迟暮一不懂媒体,二不懂IT,三不懂企划,当然无法获得公司的充分认可。当时分公司刚刚成立,正式员工只有两三个人,加上迟暮又是个外行,企划工作没办法真正系统开展,而公司又缺人手,迟暮进去后,实际成了一个“高级打杂”。做的仍然是行政方面一些最琐碎的工作,买文具、寄信、甚至包括找新办公室、安排监督装修等等,中间有IT展览会的时候,会去做一些信息的收集,或者展会的布置。做这些工作的时候,迟暮没有怨言,他觉得自己只会做这些,而公司却是需要人做这些工作。老板是个非常严格的人,在他那儿迟暮学到了三个概念:主动、认真,没有不可能的事情。几个月后,迟暮获得了领导的认可。
这时,因为原来的广告代理公司退出合作,公司需要自己来做广告销售。迟暮的转机这样突然出现。开始转型做广告销售。当时的迟暮,已经从理想破灭的打击中走了出来,心里有一股狠劲。他不相信离开学术就做不出成就,他决定不惜一切来换取成功。他的脑子常常盘旋着两个字:“搏命”。当时他的身体不好,所以迟暮觉得是在用生命去事业。只要有事做,都会拼命去做。
迟暮开始做销售时,没有任何概念仍然觉得是公司需要。而做销售总比打杂可以多学点东西。从一开始,迟暮就觉得销售是个快乐的过程,他喜欢与人打叫道,喜欢微笑着在客户面前口若悬河,喜欢在合同上签字的感觉。单子似乎都轻轻松松就做成了。销售业绩每个月在长,迟暮的收入也是每个月在长。迟暮这时总会想起一个朋友对自己的教诲,别计较一时得失,你为公司做的,老板总会看在眼里。
在做了几个月销售后,迟暮慢慢发现自己比较善于与人沟通,还是很有感觉的。终于开始慢慢树立起信心。平时也会琢磨怎么打动客户,自己产品的卖点,也会从公司整体销售思路上提出一些想法。
后来,市场部经理离开了,老板就让迟暮做市场部经理,其实只有他一个人在支撑,是典型的“光杆司令”。
困难中学管理的市场总监
“在业务快速增长的时候,在管理过程中没有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你不会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2000年,市场部开始扩展,因为迟暮自己是“野路子”,没有系统地接受过管理培训,所以对培养下属的工作做得较少,也没有过多时间去做管理,基本上不言传,只身教。还好人少,比较容易管理。部门规模后来不断扩大,到2001年,迟暮的头衔已经是市场总监,对媒体、广告、市场业务已经非常熟悉了。大量时间湮没在公司内部事务中,手中的客户越来越多,事情越来越多,每天接的电话越来越多。没时间去学习、思考。按照公司规划迟暮应该广告销售中抽出身来主要做管理,让业务员去做直接销售。但是迟暮仍然改不掉对销售的热情,又赶上这一年市场不好,看到营业额远远低于预期的目标时,总忍不住再回到第一线上救急,为了广告量疲于奔命。因为对于迟暮来说,实在不知道怎么通过单纯的管理来提升短期业绩。迟暮回想起来这一段,觉得很失败,为了短期的利益放弃了对部门的系统建设。但当时却是无奈的。
当时迟暮不明白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在公司新招进的员工中,有一个人特别通晓管理和营销理论。迟暮发现了他的这个优点,没有在意他是自己的下属,把他当老师看待,经常向他请教这方面的理论,有时下班后一听就是几个小时。迟暮认识到管理是怎么回事,开始系统地学习营销和管理理论。,恰恰相反,他的理论强于实践。在跟他接触的过程中,迟暮开始意识到理论的价值,然后系统地学习营销知识。
在学习的过程中,迟暮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发展之路。2002年初,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迟暮想清楚了自己未来很长时间应该走的方向,现在这家公司已经不适合自己,而自己已经取得的成绩和地位会成为个人发展的负累,于是他再次选择了离开。不同的是,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去向,虽然离开意味着对很多利益的放弃。
事业还没开始
此时的迟暮,可以依靠媒体关系基础,去一家IT企业做市场;可以依靠客户关系做一家自己的广告公司或公关公司。而且,迟暮早就考到了律师资格证书,也可以选择律师。他面前一下子有很多的事业选择机会。做律师固然和原来路途迥异,广告公司其实也和媒体有着很大的不同。
迟暮觉得现在具体的职业选择并不重要,做律师也好,或者是做广告也好,都不会是一个人一生的抉择。其实都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关键是要清楚的知道,自己善于做什么,喜欢做什么,目标是什么。
对于迟暮来说,现在其实是选择了流行的“单飞”,经过三、五年的积累后,迟暮可能会选择一个表面上看与原有经历并不相关,但实质上却不会离开这些年的积累和思考的发展方向。
此时的迟暮,显得非常成功和自信,早已摆脱那个初出校门、经纶满腹但却毫无用处,社会知识基本上是零的迷茫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