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 揽才手段花样翻新
中国代表队勇夺欧莱雅全球工业大赛冠亚军——
1月28日,首届中法两国工业大赛——“欧莱雅工业大赛”总决赛在巴黎举行。来自中国浙江大学的TPM队喜夺本次大赛的全球总冠军,第二与第三名则分别由中国清华大学的MATRIX队和法国巴黎矿业大学代表队获得。作为两国成绩最好的参赛队伍,浙江大学TPM队的队员罗云、邓登和蓝杰将获得在欧莱雅集团法国总部六个月的实习机会;相应的,巴黎矿业大学的获奖队员将得到欧莱雅(中国)公司提供的半年实习机会。
中国学生的出色表现令在场人士震惊
1月27日下午,巴黎欧莱雅工业中心的会议中心里,气氛显得格外的紧张而凝重。来自中国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的四支代表队与来自法国三所大学的代表队将要在这里进行首届中法两国工业大赛———“欧莱雅工业大赛”的总决赛。这项大赛于2001年创始于中国,是欧莱雅(中国)有限公司为大学生特别量身定做每年一度的工业大赛。
本届“欧莱雅工业大赛”以设计一个年产能为上亿件的化妆品工厂为主题,让参赛者接受完成此重任的一切可能的挑战,包括工厂的布局、流程及安全、成本控制、质检和包装及卫生和环保等。这些挑战不仅要求参赛者有扎实过硬的专业知识、创造力及创业精神,还要有对化妆品行业美的特殊灵感,不可缺少的团队沟通协作精神,以及长远的对整个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的深刻理解。
每支出场的代表队除了要进行15分钟的规定“动作”的陈述外,还要有5分钟的时间回答现场“裁判”的提问。整场比赛使用的工作语言都是英语。坐在会议中心裁判席上的不仅有欧莱雅中国区主管工业工作的总监、中国区的总裁,还有整个集团主管亚洲区财务工作的领导甚至是主管全球工业工作的副总裁,他们将决定这场比赛的“生杀大权”,面对如此高规格的比赛,其难度和紧张程度可想而知。
比赛开始后,大部分法国队的学生上场之后都是先给现场裁判们发一圈儿陈述材料,然后就根据大屏幕上打出的多媒体材料进行陈述。而两支中国代表队从一出场就给人留下了“先声夺人”的印象。来自清华大学的MATRIX队一上场先给每一位嘉宾送了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鼻烟壶,不要以为他们是想靠送礼来拉近跟裁判间的感情,其实这些鼻烟壶还有其实际的功用,因为每只鼻烟壶的内壁上都绘有他们设计的工厂的图景。为了更好地展现他们的设计方案,在多媒体介绍过程中,MATRIX队的队员们还制作了一段电脑特技,画面中一名工厂的员工一边接待参观的人员、一边向他们介绍工厂的情况,同时两名参赛选手也根据电脑特技中人物的对白进行配音,整个形式给人以非常新颖的感觉。而浙江大学的TPM队不仅将他们在国内请专业公司制作的工厂立体模型搬上了场,还在介绍过程中采用了声、光、电等技术向在场人员展现工厂的图景。也正是由于这些新颖的创意和设计,最后中国的这两支队成为了总决赛的前两名。
他们的表现使得在场裁判们对中国学生们刮目相看。欧莱雅中国区总裁盖保罗先生表示,中国学生的表现令他感到骄傲。他说:“中国学生与法国学生在能力上没有什么差别,但中国学生比法国学生有更大的热情参与这项活动,所以中国学生是胜在激情上而不是胜在能力上。”
人才竞争促使揽才手段花样翻新
一向以“以人为本”重视寻求及培养年轻人才而著称的欧莱雅公司在此项大赛之前,已分别成功推出过“校园企划大赛”,“在线商业策划大赛”等专门为校园年轻大学生而定制的活动。
荣获“欧洲最佳商业游戏奖”的欧莱雅全球在线商业策略竞赛始于2001年,目前是世界上唯一一项面向全球大学生的商业策略竞赛,也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在线商业策略竞赛,每年吸引了包括哈佛、沃顿(Wharton)、西北大学、法国INSEAD学院等世界顶尖商学院学生的积极参与。比赛由一个精心设计的软件来模拟新经济环境下国际化妆品市场的现状,结合商业竞争的各主要要素让每个参赛组在网上运行一个虚拟的化妆品公司,与网上虚拟的其他公司进行角逐,最后以公司股票价格的高低来排定名次。四年来,欧莱雅全球在线商业策略竞赛在全球MBA和大学生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至今,全球113个国家1600个学校的55000名学生参加了这项比赛。
欧莱雅校园企划大赛起始于1993年,自1997年起发展成为一项全球性的赛事。至今已有11000名学生参赛。比赛中,大学三、四年级经济商业类学生三人一组,在学校营销学教授的指导下与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对手进行比赛,并通过与传播或设计公司合作,为某一品牌的未来发展设计营销策略。学生们有机会以一个国际品牌经理的身份来运作一个欧莱雅公司的品牌,设计一套崭新的营销策略,包括产品组合、包装和传播策略。来自北大、复旦和上海交大的中国学生于2000年首次组队参赛,但仅限于国内部分比赛,有多名优秀选手最终加入欧莱雅公司,目前已任产品经理。2004年,中国由来自复旦、上海交大、北大和清华的共七个代表队参赛。最后,来自北大的一个代表队获得全国冠军,并代表中国首次到巴黎参加全球总决赛。
而在总部巴黎,为了使招聘过程进一步多元化,欧莱雅集团更是不拘一格,把招聘活动搬到了足球场上,由最优秀的学生选手迎战由欧莱雅员工和职业运动员组成的另一支队伍。在美国,欧莱雅(美国)战略招聘小组还曾将十二位来自顶尖MBA项目的同学邀请到波多黎各参加高尔夫比赛。
欧莱雅为何热衷校园大赛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对一个问题产生了困惑,欧莱雅工业大赛已举办三届了,最后只有四名参赛选手进入到欧莱雅公司工作,花费如此大的心血却得到如此低的回报是否值得?对此,欧莱雅中国公司工业部人力资源总监沈琳女士指出:“目前这一行业竞争很激烈,对手公司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校园招聘开展得也很早。所以从长远来看,我们更希望通过这项活动让更多的学子了解我们的公司、我们的公司文化、我们的特点,同时也让他们知道我们在中国有工厂,它们需要人才。”而欧莱雅中国区总裁盖保罗更明确表示:“我们要吸引优秀的中国工业人才加入到我们公司,同时由于中国的教育也存在过于理论化的现象,所以我们希望学生们能到实践中去检验他们所学的东西。这项活动不是一个短期行为,我们在中国有四千多名员工,我们想成为中国优秀的企业公民,为中国的发展多做贡献。”
谈到如何通过比赛选拔人才时,沈琳表示,整个比赛从四个方面来考查学生,一是学生们的整体规划、设计方案考虑得是否全面、深入,这是看学生们的分析能力;二是看学生们的方案是否既创新又合理,这是考查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三是看学生们如何将他们的想法推销给在场观众,这是考查他们的沟通能力;四是看学生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依照这个标准通过此前三轮的筛选,已能保证将优秀的学生筛选出来。而通过这些比赛进入公司的员工,欧莱雅也有意识地给他们压一些担子,像有的新人进入公司后就被安排去管理新设备,或是去不同部门接受培训,目的就是希望他们三五年后能发挥更大的作用。盖保罗和欧莱雅中国区工业部总监刘云鹊女士还指出,欧莱雅需要有成功经验的人,也需要年轻人,给他们培训、使他们成长,目前公司中只有十名外籍员工,其余的都是本土员工。欧莱雅有一个完整的培训计划,新员工进入公司后不会给一个固定的职位,在一年的时间里他们要去尝试不同的东西,最后再确定自己从事什么岗位。重视对新人的培养这些做法背后都体现出了欧莱雅所强调的可持续发展。
欧莱雅不仅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其200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中特别有一部分是关于人的,其中这样说道:欧莱雅认为,执行和发展人才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关键是实现以下几个目标:1.激发员工的创造力,特别是通过合理的薪酬制度和管理机制来使员工保持主动;2.招募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才,并促进多元化的发展;3.提供国际化的职业发展机会;4.通过提供培训课程和在工作中学习的策略帮助员工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5.建立与社会之间的沟通;6.要求分布世界各地的分公司和工厂都积极参与到推动社会发展的事务中去;7.提供尽可能好的工作环境及设施。
大赛给学生们带来了什么
在谈到对中国学生表现的印象时,盖保罗和沈琳都表示,当初很担心中国学生过于害羞,但结果却出乎他们的想象。沈琳说,中国学生给人的整体印象是善于沟通和团队合作,此外创新能力也很突出、逻辑性也很严密。冠军队的教练、欧莱雅苏州工厂的工程师赵平指出,作为教练自己并没有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去设计,而是更多地引导他们去思考,所以学生们的最大收获是在这个过程之中思考了很多东西。
来自冠军队的浙江大学罗云、邓登、蓝杰表示:“或许我们不是所有参赛队中最出色的一支,但我们投入地去听、去想、去做,我们自豪地说:我们正变得越来越出色。这次比赛让我们尽情地燃烧着我们的激情,也点亮着我们的梦想,我喜欢这次比赛。”
来自亚军队清华大学王维、张鹏、许丽说:“这次挑战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自己,感受到创意和艺术的力量以及潜能发挥的无限空间。”
来自清华大学PAIC队、工业工程专业的罗泽汀和宋志男、化学工程专业的陈欢欢则表示,这次挑战让我们充实了自己,我们用所学的知识来接受挑战,正是这次比赛把我们三个人紧紧的联系到一起,我们是朋友也同样是合作伙伴。
■本报专访
受访者:欧莱雅集团生产技术副总裁拉夫格
欧莱雅集团人力资源副总裁司天利
记者:欧莱雅公司目前在全球有多少家工厂?
答:欧莱雅集团是《财富》全球500强之一,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化妆品公司,工业部门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全球拥有15000多名员工和42家工厂。在全球,欧莱雅的工业部门每年生产化妆品近40亿件,平均每秒钟130件。据最新公布的公司经营报告,2004年欧莱雅集团的销售额达145.3亿欧元。
记者:欧莱雅公司为何要举办工业大赛?
答:我们举办工业大赛一方面希望让人们更多地了解我们公司的文化,另外就是给学生一个体验经验的机会,让他们通过大赛学会做决定,学会做选择,学会把观念推销给别人。再有就是欧莱雅工业部门在全球有15000多名员工,其中管理人员有350名,占集团全球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对于欧莱雅集团来说,我们不仅要有一流的营销人才,还要有一流的工业人才。
记者:欧莱雅所指的工业人才的概念是什么?
答:我们所指的工业人才与营销等人才没有什么区别,只是他们是从工程学校毕业,他们要创造性地想主意,然后把它们落实出来并推销给别人。
记者:欧莱雅希望通过大赛吸引什么样的人才?
答:每个人的特质是不一样的,我们更希望通过竞赛的挑战而表现出很强领导者特质的人。
记者:欧莱雅人力资源的策略是什么?
答:欧莱雅是一家跨国企业,我们强调多元文化的政策,我们希望任何地方的欧莱雅的员工都能找到适合他自己的位置,目前工业部门中有七个总监都是女性,这也体现了这种文化的多样性。
记者:你如何评价中法两国学生的优势与劣势?
答:他们各有特点,但这些特点没有好坏之分。两国的学生都很有进取心,中国学生比较自信一些。当然每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中考虑问题的角度有些不同,比如法国学生把人工成本问题看得更重一些,所以他们的回答是不一样的。
记者:今后对于工业大赛还有哪些设想?
答:明年这项比赛将扩展到18个国家去举行,以后凡是有欧莱雅工厂的地方都要举行这项比赛,我们也会相应增加在这方面的投入。